教案的回顾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视角,帮助其发现教学亮点与不足,一份注重实践经验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建立技能与知识的联系,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前美术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学前美术课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好玩的泥娃娃:复习6的组成
“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泥娃娃)
“现在请你们—边拍手边和我泥娃娃的一家的游戏:现在这里一共有6个泥娃娃,泥娃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姐姐和妹妹,比如我说:‘我有2个泥娃娃?’那你们就要说‘你缺4个泥娃娃。’听懂了吗?”
(听懂了)
“现在我先来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玩看噢,有谁愿意上来先玩?”
“我有3个泥娃娃?”
(你缺3个泥娃娃)
“她说的对不对呀”
·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若干次。
小结:这个就是数泥娃娃家人的游戏,当我们数泥娃娃一家有几人的时候,我先说的泥娃娃数量和后面说的泥娃娃的数量加起来都要等于6,不能多也不能少。
二、泥娃娃分家家
1、看娃娃(集体)
·提问:“现在,请你们仔细的观察桌子上的泥娃娃们,他们看上去都一样吗?”
(不一样)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泥娃娃头上有帽子的)
“那么右边那栏的数字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出现分合符号?”
(最上面的数字7是代表总数,下面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上面的7)
“非常棒!那么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数字从1到7请你们猜猜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给我们照样子看的)
·小结:原来在这张纸上的那么多泥娃娃有四种不同的特征,请你用彩色的水彩笔将特征一样的圈在一起,不一样特征的泥娃娃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圈起来,右边的数字,最上面的数字7是代表总数,下面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上面的7,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数字从1到7是给还不会写数字的小朋友可以照着样子学习写数字的。
2、操作(人手一份材料)
·独立操作:“现在就请你们根据泥娃娃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将自己分类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实际操作
·分享:“我请__先上来分享他的分法,看看大家和她一样吗?”
交流自己分合的方法,教师将幼儿分类种类一一展示。
·小结:原来6有5种分法,7有6种分合方法。(解决难点)
·比一比:7、6、5那种分合方法多,那种分合方法少。(解决重点)
“请你们想一想,7、6、5哪种分合的方法最多,哪种最少”
(7最多,5最少)
·小结:原来每个数字的分合方法的数量就是这个数字减一,比如7的分合方法有6种,那么6就有5种,5就有4种,以此类推。
三、我是泥娃娃
1、分组扮演泥娃娃
·分组:“请小朋友们7个人一组,找好朋友了手拉手站在原地不动,杨老师就看到你们准备好了
·讨论:“请你们每个小组都轻轻的讨论一下,共同商量一个特征来表达你们小组扮演的泥娃娃”(提醒幼儿要轻轻的,不能把自己小组的特征告诉其他小组)
2、游戏:我演你猜
·提问:“现在请准备好小组先上来表演泥娃娃的特征,让下面的孩子们猜,谁愿意先上来呀?”
·小结:原来这个游戏也有小窍门的,你们表演的泥娃娃动作特征越是明显,那么下面的小朋友就很快能够猜出来是几个不同的泥娃娃了
四、延伸
投放到个别化学习中
学前美术课教案篇2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学前美术课教案篇3
授课时间:20分钟
授课地点:新桥幼儿园
授课班级:大一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的精神集中,画出美丽的画,并启发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有颗爱心。
教学难点:课上用的道具要齐全,准备充足。引起小朋友的高度重视,感兴趣,那么就需要在课上准备做一个游戏。
教学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教学环节: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好?(好!)
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随着音乐,老师组织孩子们学着大熊猫的样子,出去寻找东西吃。孩子们要爱护大熊猫,发动家人和朋友一起爱护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
学前美术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十二生肖的动物纸型并进行刷画。
2、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色彩并有层次的刷画,感受色彩层次深浅渐进的美感。
重难点:
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色彩并有层次的刷画,感受色彩层次深浅渐进的美感。
活动准备:
收集十二生肖的动物纹样。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欣赏的十二生肖的渐进色刷画引导幼儿讨论:调配渐进色需要几种颜色?用什么办法才能刷出一种颜色渐进的背景效果?
2、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自由尝试渐进色的调配。教师进行观察,随机提醒幼儿将配好的每种颜色分开放在色盘中,引导幼儿尝试、体验较方便的渐进色调调配方法。
3、幼儿自选画纸、画笔,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十二生肖的动物,并进行渐进色刷画。
4、教师观察,并给予随机指导。
5、请幼儿共同分享彼此的刷画作品,讲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对同伴作品的感受。
6、引导幼儿将作品布置到墙饰中。
学前美术课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构造。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绘画、剪贴及综合性等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2.重点、难点。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
长长头颈小小口,凸起肚皮爱喝水,
四季最爱巧装扮,绿叶红花插满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爱打扮的朋友会是谁呢?
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花瓶》
二、学习探究认识花瓶结构
(一)认识花瓶结构:
1、出示无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花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欣赏一只花瓶,出示图片。
2、再出示有耳花瓶,请
学生说一说这个花瓶和前一个花瓶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一般花瓶由瓶口、瓶颈、瓶肚、瓶底和瓶耳组成。
欣赏经典的花瓶(6个左右)。欣赏各个花瓶外形特色,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分析花瓶的外形特点: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这组花瓶,你们发现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左右对称(并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彩蝶飞飞》一课中的折剪方法)
表扬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欣赏:
①提问:从花瓶的外形设计上,请同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并说明原因。从花瓶的装饰花纹上,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从色彩的搭配上,也请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说出简单理由。
②同学们分析了花瓶的外形、装饰花纹和色彩的`搭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剪出一只漂亮的花瓶吧,课件展示花瓶折剪示意图然后教师示范过程:
ⅰ、将彩色纸对折(强调横竖对折适合的瓶子外形与纸的??
口方向)
ⅱ、画出一半的花瓶形状(借用上下边缘做瓶口与瓶底)
ⅲ、延边剪下(强调快速及瓶耳对折挖空方法)
三、学习花瓶造型
??、了解花瓶造型变化
①提问:花瓶的形状是不是只有老师刚才画的这一种呢?学生否定。接着提问:那怎么来设计不同样子的花瓶呢?
②简笔图画展示花瓶造型的变化:
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间——瓶肚在上方
瓶肚变胖——瓶肚变瘦——瓶肚线条变化
??、欣赏不同造型花瓶的图片
①提问:我们还能有哪些变化来改变花瓶的形状呢?学生回答。
小结:巧妙改变瓶口、瓶颈、瓶底、瓶耳的宽度、长度与形状等。
②欣赏图片加强印象。
学前美术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