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肯定有很多想法要和大家分享,赶紧写份观后感吧,观后感是一种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观影体验的有效途径,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伪装者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伪装者观后感篇1
几年前看过一次该剧,时间久了,有些情节忘记了。近日抽空又看了一遍,这次一边看一边思考,凭记忆写下一段观后感。
网上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富家少爷明台赴港大读书的途中,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看中并绑架至军统训练班,经过艰苦特训,成为一名优秀的军统特工。之后明台与生死搭档于曼丽前往上海,展开一系列秘密活动。在“粉碎计划”中,明台与中共地下党成员程锦云联手,成功爆破汪伪政府运送日军高官的专列,二人在战斗中产生了感情。之后,明台暗杀汪伪高官,刺杀日本间谍,屡立奇功。然而明台在一次次行动中,对国民党发“国难财”的举措渐渐心灰意冷,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潜伏工作者。为了获得前方战场的最终胜利,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最终胜利赢得了转机。
这个简介的大概意思有了,就是太简单,简介嘛,也不能说得太具体。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
?伪装者》设计了几组人物:明家一组,军统一组,共产党一组,76号和特高课一组。
明家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明城。
军统主要人物:明楼、明台、阿城、王天风、郭骑云、于曼丽。
共产党主要人物:明镜、明楼、明台、阿城、黎叔、程锦云。
76号和特高课主要人物:汪曼春、梁仲春、桂姨(独狼)、南田洋子、藤田芳政。
几组人物相互纠葛,其中明楼的身份最复杂。在明家,他是大哥;在“新政府”里,他是经济专家、特务委员会副主任,与76号的汪曼春是师兄妹加情人关系;在军统里,他是“毒蛇”,军统上海站情报科长,和“毒蜂”王天风是同事关系;在共产党里,他是“眼镜蛇”,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他的身份转换过程,令人眼花缭乱(如明楼在楼顶上与明台谈话,先是用“毒蛇”身份交代任务,接着是用“眼镜蛇”身份交代任务),就连明台都有点发蒙。明楼无疑是该剧的“轴心人物”,虽然胡歌扮演的明台是第一男主角,但戏份和表演难度,靳东扮演的明楼一点不逊色于胡歌(明台)。
如果说明楼是该剧的“大轴心”,那么明台就是该剧的“小轴心”。明台作为军统特工,在军统方面,有他的“生死搭档”于曼丽;在共产党方面,有他的恋人程锦云;在新政府方面,有他的大哥明楼。他在不同阵营的人物之间穿梭行走,这部戏也就变得好看了。
另外还有两组人物关系别有故事,一组是明诚与养母桂姨(独狼),一组是明台与失联多年的父亲黎叔。
这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纠结在一起,想不热闹都不可能。可以说,堪称完美的人物关系设计,构成了该剧的“可看性”。
二、经不起推敲的主要情节设计。
一部电视剧,总要有一个贯穿全局的中心情节。《伪装者》的中心情节就是由王天风(毒蜂)制定的“死间计划”。严格地审视全剧,这个“死间计划”是经不起推敲的。
王天风为了执行他的“死间计划”,到处物色合适人选,结果选中了明台,然后将其招进特务训练班进行几个月的训练,最后派往上海。在明台小组多次执行刺杀任务后,王天风认为明台小组已经成熟,于是开始执行“死间计划”。而这个计划,为了让敌人相信电报密码是真的,要将王天风自己和明台、于曼丽、郭骑云全都牺牲掉(明台后来意外获救)。
我认为,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很多。一是花几个月时间,再培养人才再去实施计划,在战争年代,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这样的计划太不靠谱。二是计划制定者王天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乃至承担叛徒的恶名来实施这个疯狂的“死间计划”,简直不可思议。尽管编剧给他一个“疯子”的外号,也难以服众。三是整个计划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很多地方是要用严丝合缝来计算每个步骤,这种计划根本不可能实施,尤其那个刑场上的假枪毙明台的情节,极其假。
当然,这是电视剧,不是现实生活,观众可以不必当真。但是作为艺术评论,还是要指出其不靠谱的一面,供大家商榷。
因为中心情节的不靠谱,让人看完全局之后,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挺好的一群演员,演了一出不靠谱的戏,有些可惜。
三、恰到好处的细节设计。
尽管该剧的中心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该剧的细节却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一是明镜对待明台的戏,那眼神,那语气,那无微不至的关爱,绝对体现出了报恩和胜似母子关系的姐弟关系。如在明台养伤期间明镜给明台洗头的那场戏,催人泪下。
还有于曼丽对明台的感情,把一个身世复杂的女孩的心理刻画得真实感人,甚至让人揪心。
还有汪曼春对明楼的爱与恨,表现了一个恶魔情感的复杂性,让人看到了一个非脸谱化的恶女人。
可以说,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出色,稍微逊色的是地下党员的护士程锦云,演员也演得呆板。作为艺术形象,有些扁平,不够立体。
总之,《伪装者》这部谍战题材电视剧,可看性还是很强的。人物关系的设置和细节的描写,值得写戏的人借鉴。中心情节设置虽然不够好,但也可以作为教训借鉴。
伪装者观后感篇2
?伪装者》改编自张勇的谍战推理小说《谍战上海滩》主要讲述明氏家族和中国地下党除掉日本间谍完成死间计划的故事。它描述的是一幅战乱中的群像。那些在黑暗中憧憬光明,硬若磐石 韧如蒲苇的人们,那些为了一个明媚未来不惜隐姓埋名甚至撒血埋骨,甚至甘心让姓名染垢 苌弘化碧的英烈。 明台是明氏家族最小的弟弟。我从明台身上看见了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坚不可摧愿为国牺牲的勇士…他在军校的艰巨训练才铸就了未来“樱花号刺杀事件”“海军俱乐部事件”“刺杀南田洋子”以及“死间计划”的成功。 而铸就这个顽童的老师便是王天风。我佩服王天风忠于国家为了目标不择手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他最好的写照。 明楼是一个人才。他出口成章可以半假半真地蒙骗日本特使 他具有管理能力 使上海经济摆脱大萧条。他对弟弟关怀备至对大姐一呼百应对阿诚情真意切。他将每一次任务布置的井井有条把国家家庭看成第一大事。明楼反应迅速将自己身份伪装地毫无疏漏。 明楼和王天风应该是表面上的敌人,实际是友人。明楼的死间计划让自己死 王天风的死间计划让明楼不死… 这也说明这部剧不单单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剧,更充斥着浪漫主义…虽说霍乱时期枪口冷酷无情…但人心深处的这份情确是世上最温暖的存在。 这部剧的另一个看点是从侧面体现了日本军队管理的执行力。南田洋子 长谷川刚 藤田先生 中田英树等人也为自己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战乱时期能坚守自心不做卖国贼不追求功名利禄是多么艰难的事。可他们做到了 他们觉得为了新中国建立献出自己的热血是骄傲且值得的。他们应当被我们铭记 他们好比荒草中坚持生长的野花…好比天塌下来那些站立这为我们抗住天的人…他们赴汤蹈火潜入敌人军营却从不夸耀自己多么伟大 他们默默地支撑着中国 为国人寻求那一点点安全感。 现在的中国…在一代代的爱国人士的支撑下……强大了 以后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安全感 因为我们知道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我真骄傲 我是中国人 我定会学习中国军人的精神 未来为中国效力。
伪装者观后感篇3
?伪装者》是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剧,由李雪执导,胡歌、王乐君、靳东、刘敏涛、王凯等领衔主演。
该剧以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成立时期为背景,通过上海明氏三姐弟的视角,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滩隐秘战线上国、共、日三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殊死较量 。
该剧于2015年8月3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
近日,抗战电视剧《伪装者》正在热播。这是我自看电视以来,为数不多的让我着迷追着看的剧作。而整个剧中只要叫上名字的角色,几乎都让我喜欢,这是也是为数不多的情况。仔细想了一下,之所以这些人物让我如此着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信念,都热爱自己的国家,为抗战救国、解救民族危亡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为抗日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明镜、黎叔等一系列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形象,没有摆脱以往抗战剧的窠臼。但是抗战精神,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得到极大的彰显,令人敬仰和难忘。
集中共、重庆、汪伪政权要员身份于一体的明楼,是本片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从《箭在弦上》的荣石,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充满爱国元素、做事沉稳、干净利索的青年人。在这两部片子里,都反映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而这种信念其实也是贯穿于14年民族抗战中。电视剧只是把这种精神通过几个人,在短短的几十集节目中体现出来。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更是这种信念。
明台是一个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绑架而成为一个军统干将。明台的作风凌厉、果断,遇事不慌,让我喜欢。王天风的`戏尽管不是太多,但是一个有着强大的信念,忠于信仰、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忠于领袖的军人形象,令人难忘。而这种信念,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是非常需要的。这也是我喜欢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伪装者》这部片子的成功,除了几个正面角色的成功外,更在于没有刻意的贬低对手。日方特务南田洋子等角色,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自己工作的一丝不苟,工作水平之高,让我感觉敬畏之余,更想到抗战的不易,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当然,站在和平年代,更应该明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个道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伪装者》一部电视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风雨历程,展示了在强大的抗战信念支撑下,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抗战的胜利。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除了落泪、敬仰、反思外,更需要面对现实,奋起有为,将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强大,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伪装者观后感篇4
一、汪曼春——蛇蝎美人,名不虚传
汪曼春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俨然成为了整部剧的逻辑起点,首先是电讯处档案柜发现偷拍军用密码本的密码胶卷,狠辣果决的汪处长立马将整个电讯处一锅端了,紧接着刑讯逼供,军统被招,共党涉嫌。即便是全部枪决了电讯处的六名组员,汪曼春还要故意散布有人叛变的消息,引发了国共双方情报机构的混乱。国民党这边,王天风撤出上海,明楼进驻上海接替王天风军统上海站情报科科长一职;共产党这边,地下党行动组组长黎叔紧急关闭了红色刊物印刷厂,明镜的印刷资金暂时存到汇丰银行,为后文明镜银行保险柜危机埋下了伏笔。同时她利用假装的叛变者到处搜捕抗日分子,引发他们的锄奸行动,进而一网打尽。为后文王天风因为需要新面孔回到上海重建上海站行动组锄奸,从而拉明台下水埋下了伏笔。
记得张老师在微博上写过她的创作方式,先有故事骨架,然后再往里填充语言血肉。我很喜欢这种创作方式,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前后照应。看一触即发的时候就知道张老师对剧本的二次创作会比原著小说更为精彩,这次伪装者也不负众望,好的剧情让观剧更有趣味。
接着说汪曼春,汪曼春从76号跑出来见明楼的那一组慢镜头,小女儿情态尽显。本以为我会像看小说和看花絮照时一样,会萌个楼春,但是接下来跟明楼的交锋就让人明白在旧情复燃的表象之下二人其实各自心怀鬼胎。曼春一开口便隐瞒了提前知道明楼要回来的事实,接着就打探明楼在上海的住处安排,进而直接派人跟踪明楼。用明楼的话说,“汪曼春已经变成了一个刽子手,浑身上下一股血腥的味道。”蛇蝎美人,名不虚传。后面有一段汪处长与梁处长的对手戏,也很精彩,汪曼春伶牙俐齿,处处占上风,一个嗜杀、狠辣的的蛇蝎美人形象跃然屏上。当然,汪曼春最想杀的人还是明镜,她甚至不避讳地向阿诚表达杀人的欲望。
二、明楼&阿诚——多重相处模式
明楼和阿诚是第二出场的重要人物,楼诚关系是这部剧带给我的最大惊喜,看剧看的就是人物关系,跟随着人物关系一起感受一部剧,会跟着剧情一起或欢喜,或哀愁,或惊惧,或嗔怒,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艳羡不已,仿佛就此感受了一段虚拟的人生。楼诚关系无疑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复杂多样,趣味盎然,他们是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是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是各有脾气的亲密兄弟,是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多重相处模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1、配合无间的生死战友
阿诚出场就勒死了一个日本军部顾问,手段狠辣果决,善后谨慎细致,把已死的原田熊二放在马桶上,从外面反锁,为他和明楼离开犯罪现场赢得了时间(当原田之死被发现的时候,楼诚早已离开香港),同时还不忘带出原田的公文包,果然其中有大量原田调查明楼行踪的详细资料。在得知阿诚成功杀死原田之后,明楼由衷赞叹,“干得漂亮,有的时候真想找个机会自己动手。”此时,一直维持冷面形象的阿诚终于会心一笑,他们是配合无间的战友,是汪曼春所说的铜墙铁壁,他很好地完成了明楼不能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并得到了其明楼的赞叹。
如果说阿诚是一个有力的行动者,那么明楼则是一个深远的谋划者,其见识之远、瞻望之高是阿诚之所不及的,当阿诚判断是原田一个人对明楼进行秘密调查时,明楼认为不会是他一个,他是受命于人,他的背后是日本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南田洋子,或许还有汪曼春。果然,他们还没上海就被南田洋子拍下了照片。
在刚刚建成的汪伪政府里,楼诚作为打入日本内部的军统特工,杯酒相接,相互鼓励,“上海的斗争形势远比我想象的要严峻,我们需要越来越坚强。”“只要能打败敌人。”“只要能取得胜利。”他们是在黑暗里并肩行走的战士,他们同样有着三重身份,他们生死相依,以命相交。
2、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
阿诚与明楼的第一个对手戏就是在杀完原田之后催明楼离开,先生的称呼和帮助明楼穿外套的举动,俨然一个谦逊有礼的臣仆,但仔细感受可以发现,这不过是在外人面前的伪装,二人的关系显然比外在的表现更为亲密。“先生,我们得走了,马上。”后面这个简短有力的马上,再配上阿诚不容置疑的语气,足见阿诚在明楼这里的分量,接下来明楼表达了跟美女聊天的意犹未尽,而阿诚进一步催促,“这样开心的谈话,可以下次邂逅再继续。”此刻明楼也不得不对外国美女调侃“战时的情况就是这么糟糕,身边的人总是这么没礼貌(liuxue86.com)。”言语之中透着一股宠溺。还有后来阿诚对曼春笑言会对她师哥在国外的事情知无不言时,明楼宠溺地说了一句:“吃里扒外。”看了让人觉得心理甜甜的。
这种伪装的主仆身份迷惑了外人,也迷惑了南田洋子,她看出阿诚是个人物,开始拉拢阿诚。她自以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诚的主仆关系、阿诚的身份憋屈,诱惑与离间一并使用,殊不知楼诚早有计划,正要借此打入日本内部,获得更多情报,互相配合上演了一场先生脾气不好、助理倍受委屈的好戏,南田正是算计不成反被算计。
3、各有脾气的亲密兄弟
上文说到谦逊有礼的伪装主仆关系不过是在外人面前的伪装,当他们暗杀完原田回到车上,明楼担心明台是否登机时,阿诚一句“大哥,明台聪明又懂事,您就放心好了”表明了他与明楼的真实关系——兄弟。原来阿诚亦是明家的一员,疼爱小弟,宽慰大哥,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
阿诚从明台的电话中敏锐的察觉出了不对劲,他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查询了明台上课签到的情况,同时又以公务人员的身份查询了半个月前所有飞香港旅客的名单,确认明台被毒蜂带走之后,他马上告诉了大哥,大哥着急地责怪他这么久才知道,他也贴心地宽慰大哥不要着急,而自己却不惜违抗大哥之命,先斩后奏,解救明台。遭到大哥责怪之后,阿诚也是振振有辞,“我不能把明台的命交到一个疯子手上。”兄弟对峙,各有脾气。
在南田向明楼提出想给阿诚一个职位时,明楼故意以霸道的言辞衬托出阿诚的委屈,然而一句“长兄如父”已然苏出天际。
4、纪律严格的上级下级
回到上海,楼诚二人又多了一重上下级的关系,明楼是继王天风之后的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而明诚则是军统上海站情报科少校副官,同时,他俩还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的组长和组员。到上海之前,明楼就严厉叮嘱明诚,“回到上海情况就不一样了,遇事不许私自做决定,除非遭遇生死选择。”这句话一方面表明明楼对明诚的看重,明诚之前是可以自己决定事情,估计也时常先斩后奏,另一方面也表明面对上海复杂的情况,他们的关系将进一步向纪律严格的上下级转变。
虽然明诚当即答应了明楼不许私自做决定的要求,但是不久之后他就明知故犯了,解救明台宜早不宜迟,雷厉风行的明诚早就擅自行动了。毫无疑问,明诚又收到了明楼作为上级的严厉警告,“如果以后你再敢背着我私自行动,我立即解除你的一切职务。”
5、传道授业的良师益友
虽然剧里还没有楼诚前事的介绍,但是可以可以看出,明诚能有今天的学识和行动能力,跟明楼的悉心教导与栽培不无关系。在明诚擅自救明台一事上,明楼也是耐心地跟他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营救一旦失败,王天风一定会秘密处死明台,明诚派去的整组人也得陪葬。在给予明诚严厉警告的同时,明楼不忘语重心长地提点一句“做人做事,以大局为重,小聪明救不了命”,明诚站起身,一副受教的模样。对于明诚来说,明楼是良师,是益友,是信仰和事业的引路人。
三、明台——家国情?
明台是本剧第三个出场的重要人物,我很喜欢剧本改编之下的明台,他不是像原著一样被军统的人三言两语就哄得加入其中,而是被王天风从香港绑架到湖南军校军统特务训练班的。他对加入军统这件事一开始是拒绝的,他说:“我不是害怕,我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我出事。”如果说剧版的楼诚带给我的是惊喜,剧版的明台带给我的则是感动,有好几个镜头都让我想落泪。
明台爱他的家,爱他的家人。古人云,“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不爱自己的家人,如何爱这个国家?明台对大姐的爱是惦念,即便是被王天风绑架了,明台仍不忘提要求给大姐报平安,当大姐接到电话就絮絮叨叨地关心明台的衣食住行时,明台尴尬地转过身,背对着王天风,从他的侧颜里,隐约可见闪烁的泪光,我的眼眶也忍不住跟着湿润了。为了不让大姐为他担心,他极尽掩饰,匆匆以同学排队为由挂断了电话。明台对母亲的爱是怀念,他对王天风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取回他的个人物品,即便是遭到拒绝他也找到机会自己偷偷取回来,当得知明台拼命扛着郭副官的拳头也要取回来的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怀表时,我再次被明台感动,“我死也要带在身上。”这就是明台爱的宣言。明台对大哥和阿诚哥的爱是尊重,当阿诚哥打电话询问他的近况时,他不忘问问大哥还好吗,当阿诚哥威严地说出“不许跟我犟”“好好上课,不许贪玩”等句子时,明台化身乖巧小弟“知道了,阿诚哥”。
明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明台爱他的家人,家人也爱明台。大姐会因为明台到港后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报平安而睡不着觉,接到电话之后絮絮叨叨地关心明台的衣食住行;大哥会在得知王天风不放明台之后失了冷静砸了杯子,会在晚上想到明台时从梦中惊醒;阿诚哥会在明台上学后打电话仔细询问近况,敏锐地察觉出问题,积极地开展营救。
剧本在开篇就极尽渲染了家的温暖,突出了明台由爱家到爱国的过渡,正如王天风所说,“每一个抗日的将士都有家人”,国难当头,不卫国如何保家。明楼和阿诚已然先一步踏上了卫国的道路。营救明台失败,明楼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认可了王天风说的话,“我们都可以死,唯独你兄弟不能死吗?”明楼对阿诚说,“自抗战以来,多少人毁家纾难,前赴后继”,所以他的弟弟也不能做一个逃兵。
有了前期这些家的温暖做铺垫,更加突显了后面明台面对刑讯时的坚贞,明楼实施死间计划时的煎熬,明镜分离挂钩时的悲壮。
伪装者观后感篇5
最近刚看了电视剧,还是想说一下于曼丽和明台的感情,以及对曼丽的心疼吧。
于曼丽是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可怜人,很让人同情。十几岁被卖到妓院,之后得了花柳病,然后被姓于的商人救了,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结果姓于的商人被土匪害了,死无全尸,曼丽为了报仇又重回妓院,杀了那三个土匪,把他们大卸八块。之后自首遇上了王天风,进了军校,又重新徘徊于生死之间。从电视剧中,曼丽是单纯的,甚至是善良的,但她以前的经历实在是太惊悚,这个背景其实一开始就注定她和明台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看完剧的很长时间,我一直也在纠结,明台到底爱不爱她,我明白战友情可能一点也不亚于爱情,甚至比爱情层次更深一些,但曼丽想要的是爱情啊。
从电视剧的细节来看,明台刚开始是对她有好感的,她那么惹人怜爱,以刚开始还是单纯小少爷的明台来说,那种神秘,又那么美,怎么会不动心?但明台知道她的身世之后,一切就不可能了,两个人确实不是一个水平上的人。
在军校时,其实两个人还是有暧昧的,但在毕业到上海后,明台明显是一直在拒绝曼丽的,但明台和程锦云的感情有些快和紧,就给我的感觉好像是碰上了合适的结婚对象,一下子就在一起的感觉。其实明台爱程锦云是肯定的,但他对曼丽的感情,真的好像是觉得曼丽一开始就没有资格,所以也不去考虑,两个人不可能在一起,所以就不再往那方面发展。就好像一个男生自己觉得自己的理想型是温柔的,想娶一个温柔的女子,当碰到一个不温柔的女生,虽然相处的可能很舒服很快乐,但却不会在一起的感觉。爱而不承认,不允许自己承认,稍有点自欺欺人的感情,是我对明台对曼丽的感情的感觉。
明台是爱曼丽的,这中间夹杂着战友情、怜悯、爱情、同情、责任,这种感情其实对明台来说是很沉重的,明台从到上海之后一直对曼丽有些不耐烦,就好像是我明明告诉你咱俩不可能,你还一直往那方面想似的,但觉得曼丽死了之后,明台反而有种敢去正视自己的感情的感觉,总归是明台不够勇敢。如果曼丽没有死,而是以后离开了明台,随着明台长大成熟,也许会承认自己的感情吧。
其实自己最遗憾的,就是明台在曼丽或者的时候没有承认自己爱她,两个人可以不在一起,甚至可以不开始,但还是希望曼丽短暂的人生中知道自己被爱过,她多么爱明台,又多么渴望明台爱她,假若知道明台爱过她,她该是多么欣喜。
当看这部剧的时候,真的很心疼曼丽,也希望她得到幸福,但却很理解明台,虽然电视剧中无法明说,但阶级层次、传统观念确实很重要,说白了,那是明台的价值观,就放到现在,有几个人敢娶曼丽呢。曼丽的身上有很多人的缩影,爱而不得,甘愿付出,爱的很傻,只期盼爱的人回头看自己一眼,所以分外希望她有美满结局,就好像我们也有美好结局一般。
伪装者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鹰观后感最新5篇
★ 苦难的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