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成功作文的基础,写作文是展示我们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的味道作文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风的味道作文篇1
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
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
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
风的味道作文篇2
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始终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种散发着亘古的芬芳,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讥谤而不得重用,终于不堪世风浑浊,投江而死。人们以端午节纪念屈原时,就注定了这种清白、廉洁的品格将被人们铭记,也为端午注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屈原的品格,并体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胜枚举。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几年小官便归隐山林,整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生活;诗人于谦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则更是两袖清风、廉洁正直的官员的典范。
正是由于这种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心中,才使端午节流传至今。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端午本来的味道,廉洁之人、清正之人越来越少,端午也已成为一种形式,这也许有违屈原的初衷吧?而这也正是国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会风气的味道,是有助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尝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而是全体中国人!
风的味道作文篇3
翻开日历猛然发现,今天已经腊月初九,离过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整天忙碌穿梭在钢筋水泥夹缝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年的味道,但我没有忘,那浓浓的年味仿佛陈年老酒,欲品欲香。
记得儿时,每年一进腊月,父亲、母亲便更加忙碌起来,母亲开始张罗过年用的,大到新被子,新床单,小到小勺、小蝶。孩子们的新衣、新帽、新鞋每到这个时候也定是忘不了的。父亲则开始盘算一年的收入支出,赶年集卖瓷货,捎点过年用的东西,甚至小孩儿的头花,擦炮。
眼看日子已进腊月二十,年味更加浓厚,记忆中母亲开始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包括房顶、房墙,柜子的夹缝,床底等母亲必会亲自动手。接下来,洗床上用品,全家人的衣服;刷锅盖,盘子、碟子等便是母亲必不可少的课程。小时候总以为母亲太干净,随着年岁的增加,我渐渐地意识到除了母亲的勤劳和爱干净,是不是还含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母亲便会早早地买回几包粘牙糖。到了晚上,母亲把粘牙糖放在灶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揭下旧的老灶爷的头像,一边念念有词:老灶爷,今天是小年了,您该上天了,请您吃粘牙糖,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这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站在旁边想笑又不敢笑,但也很虔诚地学着母亲的样子,给老灶爷磕几个头。现在想来磕头的目的除了祈祷,想必还有能沾一沾老灶爷的光,吃盼了一年的粘牙糖吧?
腊月二十六父亲开始煮肉,煮肉的时间一般都会定在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里屋的火炉旁,一边望着锅里咕嘟咕嘟滚开的水花和升腾起的热气,一边闻着大肉的香味,听父亲讲那悠远而又动人的民间故事。父亲吸着烟,讲着故事,也不忘间断地用筷子插一插锅里的肉块,等父亲用筷子轻而易举地插透大肉块的时候,便证明肉已经烂了。这时候父亲便凑近蒸腾的热气,用嘴吹一吹,睁大眼睛找肋骨或瘦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们咂咂嘴,互相看看彼此油光光的嘴,是那样的心满意足。
腊月二十七,母亲便开始蒸包子,蒸花馍。这时候,我最乐意看母亲摆弄面团,那面团在母亲手里翻转,揉搓,捏捧之间便神奇般的成了小猪、飞龙……我惊叹于母亲做面食的技艺了。
炸丸子,炸鸡鱼的日子是我们一家最小心翼翼的一天,父亲烧火,母亲掂炸。这时候,全家都不能多说话,特别是不吉利的语言,我们小孩子更不能轻易地碰锅灶。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不是这一天有什么忌讳,是因为炸东西,油容易向外溅,大人需要全神贯注,小孩子需要安全。
我最难忘的是初一的起五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惊醒。母亲让我们穿上新衣裤。外面还漆黑一片,我们便开始吃饺子。吃完饭,穿着新鞋到院子里走一圈,脚下嚓嚓作响,原来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撒下了一地芝麻杆。后来我渐渐知道漆黑的五更里,脚下的嚓嚓声是为了辟邪。
天还不亮,我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磕头串门。鞭炮的噼噼啪啪,敲亮了东方,也迎来了新春。
如今过年不已不再那么热闹,但每到临近过年的时日,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飞回童年,重温那久远的记忆。我知道,那热热闹闹的年里有我难忘的记忆,更有父亲和母亲的味道。
风的味道作文篇4
寒假的一天,一醒来,拉开窗子,就觉得今日分外不一样。跑去生活阳台,只觉空气有一种叫人说不出的味道。就仿佛……老家的味道!
我猛吸一大口空气,沒有花瓣般浓香醇正,沒有食材般香飘四溢,却有一股清清的清甜味,令人痴迷。
我大声地说:“今日的空气是老家的味道!”母亲不以为意地说:“空气又无味,我可没那麼强大,能闻出老家的味道?”父亲则奇怪地问:“那你说说,老家的空气是啥个味道?”
“老家的空气呀,有10%的芬芳,10%的羊粪味,有40%的土壤味,10%的后尾味道,剩余的30%是草的味道!大家细心闻一闻!”我高兴地说。
父母陆续摆头,令我有一些心寒,为何她们就闻不出来呢?这空气多么的香甜,令人沉醉在此。
我很长时间地趴到护栏上,大口大口地吸气着这老家的.味道。这几年,即便在老家,也难以嗅到那样新鮮的空气了。那样的味道,安装着我童年记忆,确实很怀恋这一味道,期待这一味道能够不断地再久一点,再久一点……
中午,美好的空气被汽车的废气替代,一个细细长长梦嘎然而止,似梦的味道,我始终不容易忘记。人与大自然中间总隔着点什么。此次的空气,老家的味道,就是我离自然界近期的一次。
风的味道作文篇5
老家的房屋旁,总是屹立着一棵桂花树。
每次回来,在老远处,就能闻到一股沁人心扉的桂花香。
又回到了这个地方,老远就看到了渺渺升起的炊烟,老家的各位又在准备着些什么了,杀鸡、摘菜,看来今晚又是一顿盛宴。
大家各忙各的,分工明确,之间合作的天衣无缝,就连本来打算袖手旁观的我也走上前去,询问着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东西。
就这样,用着自己亲手种下的食材,自己一家人亲手料理一,大家子人,围着几个大桌子,就这么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晚饭,晚风时不时掠过头顶,亲戚时间说说笑笑,小孩子们之间也其乐融融,一家人围在一起,晚风中,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副温馨的名画。
饭后,大人们拿出自己酿制的酒,边喝边谈笑风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跟着妈妈到后院里,把晒在地上的桂花收起,我拿起一片桂花,放在鼻尖嗅了嗅,一股甜甜的清香自鼻尖飘散到身体的每一处角落。
妈妈将收起的桂花,用来泡茶,饭后,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杯清香的桂花茶,赏着漫天星辰,和一旁的妈妈聊着家常便饭,此时,无论是生活中多大的烦恼都已经被抛在脑后,沐浴在这晚风之中、星辰之下,身体是那么的惬意,大脑是那么放松。
随着喧闹的声音逐渐散去,我也躺下了床,可望着窗外的明月,却怎么也睡不着,正值此时,我又闻到了后院的桂花树的味道,桂花是那么的清香,伴着清风明月,我沉入了梦乡……
风的味道作文最新5篇相关文章:
★ 红旗作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