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更新内容以适应教学改革需求,是教案保持活力的必要措施,,教案的准备和实施过程,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让教学更具活力与趣味,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母鸡》的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母鸡》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4.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5.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老舍语言文字的生动、幽默。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作业。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惊恐 可恶 消瘦 凄惨 一撮儿毛
如怨如诉 颤颤微微 乘其不备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母鸡在作者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印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讨厌母鸡(1-3)
喜欢母鸡(4-1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观察母鸡。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本
出示中心话题:
细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由“讨厌”转为“不敢讨厌”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在旁边做好批注,再和小组同学议一议。
1.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母鸡伟大的母爱。
三、读写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1.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2.老舍先生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幽默、轻松、亲切的表达出来,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
3.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小练笔。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拓展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设计意图:使学生扩大阅读量,开阔眼界,培养阅读兴趣。
五、作业
1.把自己的收获写在小本本上。
2.抄写课后词句积累。
《母鸡》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模拟故事里的各种声音,用不同的乐器(或相同的乐器)及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奏。
2、尝试运用回旋曲按场景以小组轮换的方式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乐器,母鸡散步经过的故事场景图片。
2、幼儿已听过故事,并探索过部分情节的声音。
3、乐曲《稻草中的火鸡》。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今天天气真好,母鸡萝丝准备出门去散步了。
2、幼儿听音乐用肢体动作学母鸡萝丝散步,思考怎么表现母鸡萝丝悠闲散步的样子。
二、讲述故事,组织讨论
1、回忆故事。
(1)母鸡萝丝去散步时经过哪些地方?它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2)在散步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3)狐狸的'坏主意得逞了吗?
2、共同探讨。
(1)选择其中一个情节,分辨其中的声音,如:你最喜欢哪段故事?在这段故事里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的?什么声音在前,什么声音在后?
(2)思考用什么乐器可以表现这些声音。
(3)尝试用乐器表演,共同分辨选用哪种乐器比较合适。
(4)部分幼儿表演。
三、小组练习,共同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分别选择一个场景,共同商议选用的乐器。
2、小组内进行分工,按声音出现的先后进行练习。
3、交流各组的表现。看看说说每个小组用了什么好方法。
4、共同表演:
(1)由一个幼儿扮演母鸡萝丝,用肢体动作表现散步的情景,其余各组幼儿表现不同的场景。
(2)母鸡萝丝按故事顺序分别经过各组,到达某一组时,该组幼儿立即起立用乐器表演故事场景,直至故事结束。
《母鸡》的教案篇3
设计思路:
艺术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有益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音乐活动,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他们都能放松、大胆的表现自己我利用孩子们喜爱音乐的天性,用母鸡孵蛋时的形体和声音特点设计了这次活动,以期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旋律的变化,在表演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用自然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以及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准备公鸡、母鸡手偶、沙蛋、绒母鸡一个、各种蛋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听鼓声游戏(走走、跑跑、跳跳、转转)。(教师鼓声敲得慢,幼儿走得慢,反快则快,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在此环节,教师可将此歌曲的旋律哼唱到游戏里,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引入(出示母鸡、公鸡手偶)师:我是鸡爸爸,小朋友喜欢叫我公鸡,我每天早早起床,从不睡懒觉,希望小朋友也和我一样早早起床,按时上幼儿园,好吗?和我一起叫一叫?我是鸡妈妈,小朋友喜欢叫我母鸡,我每天孵一个蛋,我的蛋可有营养了,希望小朋友天天吃一个蛋,越来越聪明,好吗?请幼儿学学公鸡的叫声、母鸡的叫声,听听看我孵了几个蛋?(放音乐)
2.听唱歌曲一遍(教师表演唱,随音乐拿出沙蛋,表示蛋的个数)。师:母鸡生了几个蛋?一起数一数?(1、2、3、4)(一只逼真的大母鸡,坐在一个框里,大母鸡随音乐的拍子起伏,当唱到孵出一个蛋时,教师从框里拿出一个蛋,以次类推,并和孩子们一起点数。)
3.再听赏一遍歌曲。师:这次听歌曲时,用手指表示鸡蛋的个数,并且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注意数蛋的时候也是有节奏的。(请幼儿听到数字几时,伸出几个小手指,并按节奏数一数。)
4.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蛋的'个数。师:歌曲里唱到几,你可以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蛋的个数,也可找好朋友一起表演。边唱边表演。你还可以学学母鸡生蛋的样子,它在生蛋时心情也要表现出来。(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找好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到孵出几个蛋时,两个人面对面拍手几下或跺脚几下。)
5.用不同的姿态表现母鸡孵蛋。师:见过母鸡孵蛋吗?学学是什么样子。请用不同姿态进行展示。
6.数蛋游戏。师:我们一起表演一次数蛋游戏,一定要仔细听音乐,用最好听的声音唱出来。(每位幼儿4个蛋,放在背后,随音乐表演数蛋,唱到几,就拿出几个蛋。)
7.分别感受音的上下行。师:在这首歌曲里,有句旋律是越来越高、有句旋律越来越低,仔细听听这句的旋律。请老师弹琴,试试用动作表现出来,是越来越高(越来越低),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让孩子多次分别聆听,这两句旋律,并大胆表现。)
8.看图谱演唱。师:先在图谱上找一找,哪里是越来越高,哪里是越来越低。一起看图谱演唱。(看图谱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在孩子们手指图谱时,配课教师用钢琴演奏上行与下行旋律。)
三、结束部分
欣赏各种蛋,并尝试创编歌曲。(逐一出示各种蛋的图片)师:看看这么多的蛋,你知道它是谁孵的呢?试试把它唱出来。(鸭蛋、企鹅蛋、鸵鸟蛋等)(只要旋律符合歌曲,歌词可以随意创编。如:嘎嘎嘎嘎,母鸭在孵蛋;嘎嘎嘎嘎,孵出一个蛋。企鹅企鹅,企鹅在孵蛋;企鹅企鹅,孵出一个蛋。活动延伸可在墙面布置各种各样蛋的图片,幼儿在欣赏过程中还可继续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用手偶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眼球都被吸引住了;当第一遍音乐响起时,母鸡孵蛋的逼真情景又一次吸引了孩子们,他们情不自禁的数起蛋来,这首音乐反复四遍,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歌曲已被孩子们消化了。在用不同方式表现蛋的个数时,孩子们激动地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有的拉手,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母鸡孵蛋的高兴心情都表现在孩子们的脸上。在每一段的间奏中,他们还换新的伙伴表演。在数蛋游戏中,虽然是用玩具代替鸡蛋,但孩子们还是小心翼翼的拿蛋、放蛋,全班35名幼儿都陶醉在表演中。最后的创编环节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知识的迁移,也是一个挑战。当我出示鸭蛋时,孩子们很快创编了歌曲;当我出示企鹅蛋时,只听一个孩子说企鹅怎么叫?我一时陷入被动中。这时,一个孩子唱起歌来:企鹅企鹅,企鹅在孵蛋,其他孩子也跟着唱出来。只要能唱出来就可以了,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做法。
《母鸡》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学唱歌曲。
2.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孵化鸡蛋
2.母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乘着音乐火车去农场
1.听音乐律动进“农场”。
2.发生练习:母鸡怎么叫?
二、母鸡的喜事
1.聆听第一遍音乐,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今天大母鸡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们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有什么喜事。
2.引导幼儿带着问聆听第二遍音乐
教师:大母鸡是在哪里下的蛋?
大母鸡下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下蛋以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3.边提问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大母鸡坐在哪儿下蛋呀?
(2)大母鸡下蛋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表现高兴的'样子)
(3)大母鸡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诉人们呀?
3.唱唱大母鸡的喜事
教师:大母鸡想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下蛋啦”的喜事,让我们来吧它的喜事唱给大家听吧。
三、我们一起来“下蛋”
1.教师当母鸡,全体幼儿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请个别幼儿尝试当母鸡,其余幼儿当草窝。
3.自由合作表演。
(1)交代游戏规则:
自由组合以5个孩子为一组的表演队,一个孩子当母鸡,四个孩子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幼儿自由组合并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合作游戏。
四、游戏:母鸡孵小鸡
1.教师:大母鸡想要有自己的小宝宝了,你们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吗?
对啦,鸡宝宝躲在蛋里,要鸡妈妈坐在上面孵20多天才能出来呢!
2.教师当母鸡,幼儿当鸡蛋,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母鸡》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课件、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谁?(母鸡)这只母鸡住在美丽的大树林里。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播放图片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可是一天早上,母鸡醒来,推开窗户,突然……
(播放图片)母鸡这是什么表情?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
哇!母鸡到底看到了什么会这么惊讶?(播放课件:苹果树)
看到苹果树,母鸡为什么会这么惊讶啊?母鸡说了:“原来这里昨天还没有这棵苹果树,怎么今天突然有了呢?”
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棵苹果树是哪儿来的?(种的)为什么种在这?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播放图片2,引导幼儿观察、回答:
呼!一阵风吹来,几片树叶落下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耳朵什么样子的?苹果树会长耳朵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耳朵会说什么啊?(幼儿回答)
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母鸡说什么了?
嘘!这什么声音“我们苹果树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苹果树说话了,它怎么说的?母鸡在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苹果树啊?
(3)播放图片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这时,呼!又吹来一阵风,几片树叶落下来,快看苹果树又出现了什么?尾巴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苹果树会长尾巴吗?你觉得这会是谁的尾巴?母鸡看到苹果树上长出了尾巴会说什么啊?(幼儿回答)
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母鸡说什么了?(幼儿重复)嘘!苹果树有说话了,“我们苹果树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苹果树说什么了?(幼儿重复一遍)母鸡在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苹果树啊?
(4)播放图片4,启发幼儿思考:
就在这时,又一阵风吹过,哇!苹果树又出现了什么?(师做害怕状)什么样子的嘴巴?这么可怕的嘴巴会是谁的呢?那母鸡这时又会说什么?苹果树有说什么了?
(5)引发幼儿讨论和猜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来?(幼儿回答)
(6)播放图片5,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母鸡想出的好办法。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方法,聪明的母鸡也想了一个好方法。母鸡说“苹果树秋天是会落叶的。”苹果树说:”是的是的,我们苹果树秋天是会落叶的。”
于是,苹果树摇啊摇。小朋友母鸡想了什么方法?(苹果树秋天落叶)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苹果树晃动的样子。就这么晃啊晃,结果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
哇!快看这棵苹果树是谁假扮的?大灰狼接下来要干嘛啊?(吃母鸡)那母鸡应该怎么做?(幼儿回答)
(7)播放图片6,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母鸡是怎样做的啊?(幼儿观察图片说)大灰狼抓不到母鸡,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3、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提问:苹果树是谁扮成的?大灰狼为什么假扮苹果树?
母鸡是怎样识破大灰狼?(师晃动引导幼儿)你觉得这只母鸡聪明吗?为什么?(遇事动脑筋,不轻易相信别人。)
母鸡识破大灰狼的诡计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快跑、躲起来)
4、分组讲故事,学说故事角色对话。
小朋友后面每张桌上都有故事图片,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讲讲母鸡和苹果树的对话吧?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你遇到坏人或危险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先躲起来,保护自己,再想办法抓坏人。)
活动延伸:
现在我们再去区域里表演一下《母鸡和苹果树》的故事吧。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发现本班有部分幼儿还是不错的,可是还有部分幼儿胆小,不敢举手,话语声音小,说不完整。第一堂课,我的把握也不是太好,所以我又重新上了第二次,在第二次的实施中针对上一次的不足,进行了修改和画面的调整,幼儿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又在第二课提升了语言。为了看第二次的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当天晚上就布置幼儿回家讲述,家长记录,第二天拿到记录,效果还是比较满意,毕竟孩子们都能够知道我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把他讲出来。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我还是继续以这种方式,时时关注孩子的发展及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时的提出修正。
小百科:母鸡,一种家禽,头小,眼椭圆,嘴尖且硬,毛多而密又长,故又名圆毛母鸡,开食迟,采食慢。同一鸡,20.5天出的公鸡多,21天后出的母鸡多。
《母鸡》的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