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核心展开,以确保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研讨和交流提供具体载体,是教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备课与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备课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备课与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老狼老狼几点钟
目的:
1、 通过游戏较熟练地分辨单数、双数、并知道单数、双数的排序规律。
2、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点卡1套,1-10的数卡1套。
2、 不同颜色的垫子两块。
过程:
1、 第一次游戏,复习10以内单数、双数。
①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跟以前的有点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
②教师扮老狼,报1点钟、3点钟、5点钟时回头,报2点钟、4点钟、6点钟时不回头。
③提问:游戏规则有什么变化?老狼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不回头?
④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把数卡分放在两块垫子上,请幼儿找出“老狼”回头的规律。
⑤游戏1-2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双数整点时跟着“老狼”走,单数整点时不动。
2、 第二次游戏,练习较正确、迅速地分辨10以内的单数、双数。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老狼”在回答时间的同时,任意抽取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如抽出的是双数,幼儿就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单数,幼儿则单独站立不动。
②游戏2-3遍,要求幼儿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单数、双数。
3、 第三次游戏,感知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教师扮老狼,幼儿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老狼”在回答的同时迅速翻出卡片,两队幼儿抢答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来翻卡或回答问题。师幼共同检验正确与否,翻对或回答正确者即可得到一个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后将其反扣在垫子上。游戏开始,教师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单数;翻出所有的双数;翻出比×大的单(双)数;翻出比×小的单(双)数;有没有比10大的双数,有没有比9大的单数,有没有比1小的单数,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张卡片,问幼儿:它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呢?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④统计玩具数量,确定游戏胜负。
备课与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3、通过制作贺卡,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7日(周四)上午
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参加对象:
中班年级组全体幼儿及老师。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卡纸,水彩笔,每幼儿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安排:
一、晨间谈话
教师介绍“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引导小朋友在节日里给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说一句感恩的话,唱一首感恩的歌。
二、制作爱心贺卡送妈妈
(1)讨论贺卡绘画的内容。
(2)教师说明制作贺卡的要点及要求并做示范。
(3)幼儿担当“小小设计师”,一起设计爱心贺卡。
(4)绘画完成后,进一步对贺卡进行装饰。
(5)幼儿间相互参观并学习,进行拍照。
(6)回家把亲手自制的贺卡送给妈妈。
三、布置“小任务”
(1)做一件事情。如帮助妈妈擦桌子、扫地,为妈妈敲敲背、捶捶腿等。
(2)为妈妈唱一首歌曲。如《只要妈妈露笑脸》、《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等。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三八”节是妈妈、奶奶等妇女的节日,了解到妈妈、奶奶的辛劳与伟大,会用自己的方式(做感恩卡、做花、说一句祝福的话、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妈妈奶奶的一片爱,从小培养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备课与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台湾蝴蝶谷的由来及每年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中国的语言文字,激发他们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亲身感受到蝴蝶谷里的美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盼望她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蝴碟谷景象的迷人。
教学难点
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制作好的纸蝴蝶(五颜六色,金色……)、课件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出示课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湾”
?演示画面:中国地图】
师: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是一个岛。
?演示画面:台湾岛闪烁】
师:台湾也叫台湾岛,她是我国的宝岛,也是世界上的“蝴蝶王国”。那里的蝴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色彩之艳丽名列世界之冠。
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到台湾的蝴蝶谷去看一看。想去吗?那咱们就一起去——台湾的蝴蝶谷!(读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为什么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师:既然那么好,我们就应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蝴蝶图片)喜欢吗?老师送你们每人一只,快贴在身上!现在你们也是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了。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播放蝴蝶飞向山谷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
圈点词语:
1、一群群: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蝴蝶。
师:你能说说哪些词语表示数量多吗?
这个词语可以吗?(出示:一群群)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2、色彩斑斓:
生:我看到了很多种蝴蝶,颜色很美丽。
师:用哪个词可以概括“颜色很多,非常美丽”?
生:色彩斑斓、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师:色彩斑斓!说得真棒!能通过朗读告诉我吗?
?还有哪些词语和色彩斑斓意思相近?】
3、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
?第一种情况】
生:蝴蝶们飞过了花丛,树林和小溪。
师:看得真仔细!作者在写蝴蝶们经过的地方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
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个动词?
生:飞,穿,越。
?第二种情况】
生:蝴蝶们飞过了花丛,穿过了树林,越过了小溪。
师:说得真好!你在说蝴蝶们经过的地方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谁来告诉我,他用的是哪三个动词?
生:飞、穿、越。
师:小蝴蝶们,张开你们的翅膀,让我们也飞起来!瞧,眼前是一片
低矮的花丛,花儿向我们露出了笑脸,我们轻松的就可以从上面——飞过!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我们要小心地从树林中——穿过,可不要让树枝划伤了我们!呀,前面有一条小溪,瞧,溪水溅起多高,让我们飞高一点,从小溪上——越过去!
师:小蝴蝶们,你们飞得可真棒!作者用词也多么准确啊!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师:刚刚我发现你飞得特别快,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哪个词说明蝴蝶们的心情很迫切?
生:赶。
师:是呀,有谁不想早早地去哪美丽的蝴蝶谷呢!
谁来读读句子,告诉老师,你是最想去参加聚会的小蝴蝶!
?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读得真好!谁能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多蝴蝶都飞到山谷里了,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
师: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完后,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
(生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说。)
师: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吗?
生: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师:蝴蝶谷的景象迷人在哪里呢?请小朋友再认真读读,找一找。
指名说。
师:还有呢?
指名说。
师:把两个句子连起来念念,体会体会你觉得哪个景象更迷人?你更欣赏哪个?
a、黄蝶谷
师:谁来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你觉得这样的蝴蝶谷迷人在哪里?
圈点词语:
金光灿灿:
师:你见过金光灿灿的情景吗?
生:……
师: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发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多么漂亮呀!
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出示:金光灿灿】
壮观: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花草树木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
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这种景象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壮观)
师:这个词语谁来读?
?出示:壮观】
师:想看看这迷人的景象吗?
?媒体演示】
师:小朋友自己练练,把你体会到的迷人景色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
师:读得好不好?
你怎么会读得那么好?是不是一边读,一边好像看见了黄蝴蝶?
边读边想师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小朋友,你也用这个方法练练,试试,自由读读。
指名读。
小结:全是黄蝴蝶的山谷多迷人啊!那么有好多种蝴蝶的山谷是不是更迷人呢?
b、彩蝶谷
范读,出示句子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镜,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个蝴蝶谷又迷人在哪儿呢?
圈点词语
五彩缤纷:
师:文中哪个词语和它很接近?(五彩斑斓,五颜六色)
见过各种颜色的蝴蝶吗?想看看吗?(媒体演示)
上下飞舞:
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谁能做做动作?
像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师:蝴蝶和花瓣哪里像呀?
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师:五彩缤纷的蝴蝶像撒下的花瓣那样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多迷人呀!
师:请小朋友们边读边想象,还可以配上动作。把你刚才体会到的迷人景色朗读出来,还可以配上动作。
指名交流,评议。
师:哪些地方念得特别好?
小结:读到这里,你觉得又好多种蝴蝶的山谷美不美呀?黄蝴蝶的山谷的景色呢?
所以书上一开始说——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引读:有的山谷里——,有的山谷里——。
师:小朋友们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和大批中外游客,都被吸引到这里。小蝴蝶们。你们打算如何欢迎客人呀?
师:真是一群好客的小精灵!
师: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哪些词语说明蝴蝶们非常好客?(立刻,团团围住)
三、拓展,延伸
师:台湾的蝴蝶谷如此迷人,蝴蝶又如此好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想亲自去看看)
师:很遗憾,现在台湾和祖国大陆还没有统一。我们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这样,我们就可以亲自到台湾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了。
不过,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图片,说不定,你会发现,有的山谷里还有更迷人的景色呢!各小组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办一张小报,到时候,可以作为我们去台湾旅游的指导手册呢!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季、景
2、指名读
3、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4、师范写,生描红
备课与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备课与教案篇6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初步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引导幼儿运用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活动准备:
1、欣赏素材: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
2、场景布置:图片若干(草原、蒙古包、跳舞、赛马等)
3、教学录像:蒙古大草原赛马以及载歌载舞场景
4、筷子: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1、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带领幼儿随音乐以骑马律动进课室。
(1)小朋友,你们好!我来自蒙古。
(2)你们去过蒙古吗?蒙古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让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蒙古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吧。
过渡语: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我们一起来参观吧!
2、自由欣赏图片,教师作适当引导。(放音乐)
(1)蒙古人民住在哪里?(大草原)
(2)刚才你们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他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呢?(跳舞、骑马)
师:说得非常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马和跳舞。
过渡语:今天老师从草原上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完后请把你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二、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
(1)提问:听了乐曲你们心情怎样?你们想做什么?(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
(2)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今天草原上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比赛,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录像,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骑马比赛)除了赛马,人们还在干什么?(跳舞)
(2)小结:对了,“赛马”是蒙古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它主要表现了蒙古人参加赛马比赛活动时人们很开心地唱歌跳舞欢庆、比赛快要结束了,赛马手骑马快速冲向终点的一个热闹激烈场面。
3、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小朋友要仔细听,哪段音乐是赛马?哪段音乐是跳舞?
哪段音乐是骑马冲向终点?
4、分段欣赏:
(1)提问:谁来告诉我,哪段音乐是赛马?你为什么认为前面第一段音乐是赛马?
师:对了,前面第一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它表现了赛马手骑着马你追我赶,很欢快很激烈的场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听第一段,教师作骑马状)
(2)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跳舞呢?中间这段跳舞音乐的节奏跟刚才第一段比,变得怎么样?(慢)中间这段音乐是人们在很开心在跳舞庆祝,所以这段音乐欢快而优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欢快优美的。(听第二段,教师作跳舞状)
(3)提问:那最后一段音乐他们干什么呀?(骑马冲向终点)赛马手要骑马跑向终点,马儿你追我赶,跑得越来越怎么样?那这一段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呢?(越来越快)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第三段教师作骑马状)
(4)谁能给这首乐曲取名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赛马》。这首乐曲,它是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
备课与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如果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
师:老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示。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部分是它的1/2吗?
2、认识1/4。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观察图,你在哪里发现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备课与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
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1、比喻新奇,把这种难以言尽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四个具体形象上。(借物抒情)
2、结构整齐,且成功运用反复手法(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和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好读易背。
备课与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