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定期反思并优化自己之前编写的教案,,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菊花的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菊花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认识4个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以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命中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雨,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19课,我们感受到生命是自强不息,生命是顽强拼搏,生命还是勇气,你相信吗?学习了20课《花的勇气》,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板书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并给对方做评价。
2、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要求认识的'字,指名认读。请同学推选对方来读课文,集体做评价,交流上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想一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问题,并派代表将情感变化的过程进行板书,试着讲讲每一次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他组给予完善。
板书:
失望──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
吃惊──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遗憾──离开维也纳时以为,看不到那些花。
惊奇──看到花的原野。
震撼──花有在冷风冷,中拔地而起的气魄。
生命意味着勇气
四、品读课文,感受言中之情
师:了解了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我们就来读出作者的这份情感。
通过指名读、比较读、范读、齐读来达到感情朗读。
五、检测
1、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2、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下来。
六、交流读后感受,总结课文
1、通过学习这篇或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
2、出示《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学生阅读。
菊花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赏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菊花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揭示勇气: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叫《花的勇气》(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花的神韵。
二、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
泛滥 厘米 齐刷刷 气魄 遗憾 傲然挺立 抨然一震
齐读
1、指名读。
2、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三、自学尝试与反馈探究
1、自由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时间 地点 谁 发现 ? 感受?)
2、班上汇报交流。
3、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感受到花的勇气的句子
(1)出示: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没有)
(2)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
生反馈师板书: 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① 认真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写作者失望的原因,当时他怎么说?(同坐交流,回答)
(师板书:无花)
② 找到怎样的小花让作者吃惊呢?(找——读——说)
师板书:寻花
③ 作者看到草丛下的花为什么和会感到遗憾?(板书:盼花)
④又从哪里感到作者的惊奇?(交流反馈,师板书:见花)
(3)这时作者“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齐读这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读、找、说)
这就让作者感受到了花的勇气。(板书:感受)这也是生命的勇气(板书:生命)
(4)感悟生命的意味。
①默读第8自然段,谈谈对最后一句的理解。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③教师小结:小小的野花不在风和日暖、气体宜人的.时候盛开,却偏要在冷风冷雨中盛开,而且开得很有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
(板书:在冷风冷雨中盛??
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其实,人也是一样的,在艰难困苦中,能够坦然面对恶劣环境的威胁的生命也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板书:由花及人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四、循情朗读
(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憾的情感。)
1、指名循情朗读。
2、分组循情朗读。
五、延伸拓展
假如没有了勇气,花儿_____;假如没有了勇气,花儿_____;
假如没有了勇气,我们的生命_____;假如没有了勇气,我们的生命_____;
假如没有勇气,________________;
假如没有勇气,________________;
假如没有勇气,________________;
假如没有勇气,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失望 → 吃惊 → 遗憾 →
惊奇 → 震撼
无花 寻花 盼花 见花 (感受)
20* 花的勇气 ← 生命
菊花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想象词句描绘的情景。
2.展开想象,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句式写句子。
3.会写“荒、舞、臂”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词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句式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一)自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二)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情景?
1.读文品佳句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体会把东风当作人来写的新鲜感,有感情地朗读。
②了解“荒”的字源字理,指导书写“荒”。
2.读文演情景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①交流“一群一群的花”带来的新鲜感,女生读。
②师情境朗读,生想象画面演读。
③指导书写“舞”。
3.读文仿句式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①抓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想象画面,体会花孩子们的心情。
②想象放假了的花孩子会做什么?用上“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句式仿写。
③学生展示作品。
4.读文悟情感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①生交流对“花孩子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的理解,师适时点拨。
②生补充交流,他们放学回家的情景。联系生活,想象对话,再次体会新鲜感。
③指导书写“臂”。师出示书写标准,师生评点。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总结写法: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等。
(二)回扣名言,插入本文的创作背景,升华情感。
四、回扣名言,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新月集》,积累更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菊花的教案篇5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⑴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 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细读理脉络)
4、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三、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四、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菊花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法:朗读感悟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9课《生命生命》导入新课,作者通过三件事得出感悟。
2.这节课来学习20课《花的勇气》,它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齐读课题)
3.这是一片略读课文,首先自由朗读阅读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2、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砰然一震”?)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遇到不懂的也划出来,并找出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ppt出示生字词。
3.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从这件事中作者得出的感悟是什么?
5.多种方式背诵作者的感悟。
三、文本解析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在寻花的过程中为什么心情会从“失望”、“遗憾”、“惊奇”再到“怦然一震”?划出感情变化的语句。
2.为什么作者最开始会有点失望?
3.“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4.我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5.小吕熟悉维也纳吗?他看见“我”这么失望,就把“我”领到路边,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快看看,不要那么失望啦。
6.我拨开草一看,看到了什么?(生朗读感悟)
如果那个是你,你看见了眼前有这么多小花铺满了绿地,你会怎么想?(很惊喜)
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读
7.“白的、黄的、紫的”体现出小花的什么特征?(颜色美)
“纯洁、娇小、鲜亮”又体现出小花?(形状美)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体现出小花的?(气势美)
8.这些小花虽然很美,但是比青草还矮几厘米,作者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呀?“我”很着急,小吕却笑道:?(生:“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9.哪里体现出作者很遗憾呢?(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见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10.他看见了这壮观的花儿,小吕跟我说:“去看吧—你的花!”他看到的是一个怎样壮观的画面?
11.重点解释:改天换地、冒、铺;朗读感悟。
12.所以当“我”看到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时,我的心头?(砰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含哲理,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1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渺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14.小结:作者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的惊喜,到离开时仍不见花儿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15.拓展:这篇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下课可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
四、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新课堂》20课
菊花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托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不免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花尾巴》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到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活动重点:
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花尾巴》vcd一盘、电视机dvd机。
活动过程:
1.有一只在哭泣的花尾巴咪咪。
2.老师:“它是谁?”(花尾巴、小猫咪咪)
3.老师:“花尾巴咪咪怎么啦?”(花尾巴不到爸爸妈妈了、花尾巴没有妈妈、没人跟花尾巴玩、花尾巴找不到朋友……)
4.花尾巴一路在找朋友,一直找不到朋友。
5.老师:“花尾巴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因为花尾巴不乖、花尾巴爱哭,不勇敢,我没有哭、花尾巴打人就没有朋友,不是好宝宝……)
6.有一群小动物在草地上玩,花尾巴看见了,高兴得跳起来,它们向走向花尾巴,和花尾巴一起游戏,花尾巴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
7.老师:“花尾巴高兴的笑了,花尾巴为什么笑了”(花尾巴找到了朋友、花尾巴有好朋友心里不难受了。)
一、自由交流
老师:你和谁是好朋友?
二、小结
1.老师:“幼儿园的朋友多,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这个大朋友,只有到幼儿园,才有许多朋友玩,玩起来可快乐了。”
2.老师:“请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拥抱。”(让幼儿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3.老师:“与好朋友抱一抱,心里高兴吗。”(高兴)
4.老师:“让我们天天上幼儿园,天天跟好朋友玩,好吗。”(好)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先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再引导幼儿站在自己角度来理解故事中主人翁的.心情、情感。托班的幼儿刚刚离开爸爸、妈妈进入幼儿园,刚摆脱了离别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他们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故事中主人翁的情感。
菊花的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