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通过教案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复习
小结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2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地区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能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增强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建筑。
?教学难点】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徐铮导演每一部“囧”系列电影的票房成绩都十分傲人。《港囧》上映期间徐铮曾表示,他会延续囧系列搞笑风格,把“囧”做成品牌,他的下一部“囧”系列电影也正在谋划中,可是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徐铮:
1.跟《泰囧》、《港囧》一样,下一部“囧”系列电影的拍摄地选在哪里?
2.剧情该怎样编写才会更有趣,也更加真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峥剧组决定来我们班招募一批对世界各地的语言、宗教等文化比较精通的人进剧组共商事宜。
活动2【导入】组织教学
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小组代表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最终选出得分的小组。
(设计意图:借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电影及剧组招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小组竞选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活动3【讲授】一、世界的语??
提问:1、假如剧组派你去采访并邀请下列人物来友情客串,你该说什么语言?
展示人物图片:1奥巴马 2齐达内 3普京 4阿拉伯人 5梅西 6姚明
提问: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探究步骤:
1、在“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的图例中,找出本组语言的代表颜色;
2、根据颜色在图中找出本组语言的分布范围,并用彩笔在导学案上的“世界轮廓图”中画出该语言的大致分布地区;
3、参照“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用大洲名称及方位词归纳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完成课本p79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步骤,引导学生将语言的分布范围画在导学案空白图中,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直观印象。)
活动5【活动】小组代表展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分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画出的语言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小组代表结合展示画出的示意图说出本组语言的分布地区;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找出六大语言的分布范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分布地区的记忆。)
思考: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
过渡:边展示泰囧电影中关于佛教的图片,边提问学生能不能看出泰囧中反映了哪一个宗教的文化?——佛教。世界上共有3大宗教,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两个。_
(设计意图:借泰囧电影中的佛教文化过渡到世界的宗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跟课堂导入时的情境相呼应,也可以再次借泰囧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活动6【讲授】二、世界的宗教
播放视频:关于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及一些习俗的介绍
学生边看视频,边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教师小结: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建筑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更形象更直观,便于学生记忆这部分知识,比教师一味的灌输效果好。)
总结:1、世界主要六种语言的分布地区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及建筑特点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智勇大闯关
1.选择去教堂结婚的人多信仰 ( )
a.道教 b.佛教 c._教 d.伊斯兰教
2.到西亚、北非去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会 ( )
a.法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3.下列国家中,主要信仰_教的是 ( )
a.伊拉克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4.下列国家不是以英语为主的是 (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加拿大 d.日本
5.下列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
a.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 俄语 d. 葡萄牙语
6. 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是 ( )
a.犹太教 b.佛教 c._教 d.伊斯兰教
7.看投影出的人物图片,他们分别信仰什么宗教?
8.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解释这三部电影分别在中国内地、泰国和中国香港拍摄的原因?
9.结合“世界语言的分布”,从便于语言交流的角度为下一部“囧”系列电影剧组推荐理想拍摄地。
闯关形式:学生抢答,教师给小组加分,最后算总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设计意图:借由闯关抢答进行课堂练习,再次活跃课堂气氛,思考题的编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并且第8、9题的设计不仅紧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与本节课一开始创设的“囧”系列电影的情境巧妙的贴合起来,首尾呼应。)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4
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约 分钟。
○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地 球(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 [结合经纬仪回答] 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两者相差21 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 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 、球体 、地轴 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 向东 绕地轴 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 和北极 。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 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 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 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 ,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 、中纬 和高纬 三部分。其中0°~30° 为低纬度;30°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 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5
导入新课:
陈毅元帅有一首诗曾这样写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哪个地方的人民的吗?是写给缅甸友人的一首诗!那么大家知道缅甸位于亚洲哪个地区吗?与我们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地区!那么我们就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开始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
第一幕:认识国家
可以说东南亚范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大屏幕展示)指:中南半岛(由于地处中国以南因此被称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我们以前学过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而且我们发现在中南半岛的南端延伸出来一个小半岛!她是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也是中南半岛的一部分!
大家把教材打到27页,在图中把这三个部分找出来!用笔把他们画出来!
在东南亚地区包括很多个国家!大家手中有一张东南亚政区的空白图!我们两个人合作对照教材29页图。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并把国家名称填到这个图上!(给学生点时间)大家都完成了!我们发现东南亚一共有11个国家!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指图说出位于中南半岛上的国家!(自左向右依次说:缅甸(内比都)、泰国(曼谷)、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越南(河内)、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部分、新加坡(新加坡市))(教师适当补充: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位于中南半岛上)首都在教材31页!在这些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其中我们发现有一四面都不临海的国家是老挝!被称为内陆国!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一个内陆国!
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文莱(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帝汶(帝力))!(教师适当补充:印度尼西亚跨亚洲与大洋洲、东帝汶是2002年独立的、是东南亚地区最晚独立的国家!)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我给出谜面,请大家猜出他指的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名称!(大屏幕展示:猜猜看)大江之中-----河内(越南),长鼻子盛会------万象(老挝),霞光照云朵-----金边(柬埔寨),山湾发大水----曼谷(泰国)。
东南亚包括11个国家,人口众多。那么东南亚的居民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下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感受东南亚的气候!
第二幕:典型气候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在南纬10度到北纬25度之间!那么这个纬度范围属于哪个温度带呢?热带!所以我们判断这里属于热带气候!那么我们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我们看东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呢?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热带季风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部分呢?
(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北部)泰国就是这种气候!那我们就用泰国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来分析这种气候的特点!(找同学来分析)全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匀!分旱季和雨季!
我们再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部分呢?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花园城市新加坡就是位于这种气候类型范围内!那我们就以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这种气候的特点!(找同学分析)全年高温多雨!东南亚的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请大家在教材29页找出东南亚的3个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所以东南亚地区的居民和我国南方人一样喜欢吃米饭!
这种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大家知道东南亚地区都有些什么经济作物吗?
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作物)并加以说明橡胶------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泰国,橡胶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油棕:油棕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植物,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产国是马来西亚!椰子: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是印度尼西亚。
蕉麻:它还有个别名叫马尼拉麻,菲律宾的首都是马尼拉!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就在菲律宾!
可以说东南亚特有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其丰富的物产!同时东南亚也因其独特的海陆位置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第三幕:交通要塞
(课件展示图)谁能借助周围的大洲和大洋来描述一下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呢?北—亚洲,南---大洋洲,西---印度洋,东---太平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古代就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的!
那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日本要用轮船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大家来帮他找到一条最短的航线!谁来到前边给大家指图说一说!
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他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全长1080千米,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150米,可通航20万吨以下的油轮,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通过这里,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因此可以说它是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
东南亚有着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东南亚旅游景观以及风土民情的资料!哪些同学想把你所了解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第四幕:旅游风情
(给学生下发资料)新加坡(华人和华侨)、马来西亚、泰国、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越南下龙湾)
通过大家的介绍,让我们更加向往这片神奇的土地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说)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竞赛!还是按照老规矩!(每组3题)给时间编题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东南亚是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众多的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亚洲人亲如一家!让我们在亚洲雄风的优美旋律中欣赏亚洲的世界之最!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差异,并尊重世界各国的语言和宗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2.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宗教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世界的语??
教师板书:一、世界的语??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教师承转:大家列举了很多语言,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请看阅读资料,并且注意资料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世界语言知多少
学生活动:阅读并抢答,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教师板书: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教师承转: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几种语言的文字和主要分布地区。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语言文字图、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开展小组竞赛:读图,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并在全班交流: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语??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教师归纳:世界的主要语言分布。
教师承转:汉语不仅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且汉语和汉字还是世界上最科学、最优美的语言和文字之一。汉字书法是高雅的艺术品。那么汉语除了在我国使用以外,你知道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请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
多媒体展示:世界政治地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到讲台上指图说出这些国家和地区。
教师承转: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上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板书:二、世界三大宗教
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音像资料:三大宗教的产生和分布
学生活动:看资料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表,并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地区与主要分布地区表
宗教
产生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指导:利用世界宗教分布图订正以上表格的正确答案。
教师承转:三大宗教不仅产生地区和分布地区不同,而且它们代表性的建筑也不相同。你能区分不同宗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吗?
多媒体展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图
学生活动:读图辨析各宗教的建筑物,讨论不同宗教建筑的特色。
教师启发:
1.我们身边有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他们信仰什么教?
2.唐僧去西天取的哪种宗教的经?
3.我国一些有和尚或尼姑的庙宇属于哪个宗教?
4.你能说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吗?
5.你能举例说出某些国家或民族的宗教信仰吗?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明确我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教师承转: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三)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谈各自的收获和感想。
(四)课后作业
读漫画“求神不如求人”,说说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二、世界三大宗教:____、伊斯兰教、佛教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7
教材分析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见识较少,对东南亚的位置的优越性、气候的分布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来引导学生漫游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过程
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师适当补充。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师曰:我请大家欣赏陈毅元帅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
(3)组间互动: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31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4)组织讨论教材p32活动内容2。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篇8
?天气》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