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于后续的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需要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重点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5、回顾全文,说说神鸟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3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岛失踪之谜,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两种观点?指名说(外星人论 海星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小岛失踪之谜。
二、自主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读课文思考:请你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里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并填写报告单里的表格。
自读自悟
在小组里研究后填写表格
2、汇报成果
(1)读一读描写海星的句子,谈一谈体会。
学生汇报星鱼的资料
?课件】星鱼的特点:巨大(与一般海星比较,直径超过一米)
样子像圆盘
腕足多且布满
以珊瑚或珊瑚礁为口粮
?出示图片】
(2)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3)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4)介绍了星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可不可以把这些资料也放到资料中呢?为什么?这些描写都是有明显的目的的,为了突出星鱼对于珊瑚岛的强大的破坏性,增强造成小岛失踪的可信度。
小结:看来,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绍,要根据你想说明的目的进行描写,正所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珊瑚岛是怎样失踪的呢?
指名说:【课件】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他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这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1)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理解数字的作用
(2)大小岛屿是怎样消失的呢?
小岛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鱼咬断根部,被海流冲走,人们误以为消失。
(3)我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南太平洋小岛失踪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
(1)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板书】
(2)对比:“事情不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体会设问的作用: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3)对比:去掉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问题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论,答案开启了下面的星鱼论,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哈斯顿·舒尔茨是怎样认为的?你认为他的观点可信吗?指名说
“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真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成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1、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设问,有什么好处呢?(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2、学生说课外资料【课件出示】
3、小结:关于这两种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观点无疑是爆炸性的,惊人的,但是毫无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种“伪科学”,而第二种观点是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应该反复研究,作出科学的论断。
四、结构特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小岛失踪的罪魁祸首是是星鱼,课文为什么要先写地质学博士哈斯顿·舒尔茨的外星人论呢?看来,这么写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后面说明了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胜。)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星鱼的特点 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a、认真阅读课文;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 43,940
2. 挪威 43,350 5. 香港 36,800
3. 瑞士 39,880 6. 日本 34,510 8. 加拿大 31,300
4. 美国 37,610 7. 丹麦 33,750 9. 冰岛 30,810 98. 中国 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12个二类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爱的教育》。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基础知识:
耽:延误、延迟。
耽误耽搁
厉:①严格。②严肃、厉害。③猛烈。
厉害厉声凄厉严厉变本加厉
腹:①即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内心。③指地区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誊写,照原文写。②搜查并没收。③走简捷洁的路。抄录抄袭抄写
扰:①扰乱、打扰。②混乱。③感谢别人款待时说的客气话。扰民纷扰干扰
卑:①低下。②表示谦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贱卑微自卑
耻:羞愧、羞辱。耻辱耻笑可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理课文脉络,学习生字。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爱的教育》吗?对于这部书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叙述了小学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发生:老师还没来,教室不比较乱,同学们拿科罗西取笑。
经过: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师身上。老师调查此事,卡罗纳想为科罗西承担责任。老师继续调查,查出了真相。
结果:老师宽恕了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找出课题“高尚的行为”指什么行为,在文中找出对这种行为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见没人答话……”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说一说科罗西为什么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学们是怎样嘲笑他的,你怎样看同学们的做法?
四、在这种情况下,卡罗纳除了承担责任,还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可能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五、你怎样理解卡罗纳德行为是高尚的,为什么?
六、总体把握内容,试着复述课文。
积累: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以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情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 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 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1. 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3. 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引导点评,评议结合。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3.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评议结合。
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二
(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