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教案模板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设置的学习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教案中设计的趣味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震的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震的教案模板7篇

地震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活动准备

有关灭火的录像,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地震的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5.12”四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许多伤痛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让孩子掌握一些必备的自救技能,可以减少灾难来临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用现场地震演习使幼儿掌握的一些自救技能得以锻炼和运用,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有助于幼儿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带来的后果,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发生地震时幼儿不慌乱,并能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激发幼儿对受难人们的同情、关爱和帮助之情。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地震后的自救展板。

3.动画课件。

四、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t:你看到了什么?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t: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有时这儿有,有时那儿有,当地震来临时,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可以保住我们的生命呢?

2.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避护

t:刚才,我在下面听到许多好办法,如果我们的城市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呢?点击:看看我们的城市,有哪些地方?(小区、公园、超市)。

1)看动画 (家庭场景)

t:地震发生时,小朋友正在家里,请你帮他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幼儿指出一个地方,如:床下,电脑自动出现答案如:“√”。

教师小结。

2)看动画 (公园场景)

t:小朋友公园里玩,突然发生了地震,你会怎么办呢?

答对后,画面出现安全脱险,答错时,画面出现相应的后果,如:被汽车撞倒等。

3)看动画(超市场景)

t: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生地震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看动画。

t:你们认为谁做得对?谁的'方法是错的?

电脑验证,教师小结。

3.地震发生后的自救

1)出示相关展板,幼儿参观讨论,说说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为什么?

2)你们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了?

3)教师小结。

4.地震演习。

t: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当听到警报响时,你们就赶快想办法躲到安全的地方。

t:警报解除了,孩子们赶紧出来排队,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提醒幼儿抱着头)

注: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地震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够冷静沉着地面对危险情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激发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考验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个人能力。

5.知道哪里有危险,不能去玩。

准备工作:

1.课件。

2.急救包(书包)及物品图片:(手电筒、饼干、水、创可贴、钳子、手套、口罩、口哨等。)

活动流程:

孩子们,老师让你们看一段视频,看看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儿童发言)

2、看图,总结地震的危害。

老师: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地震过后,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课件)

3、地震来了怎么办?

1.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

老师:原来地震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如果地震突然向我们袭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讨论)

2、儿童观看室内自救动画,掌握正确的躲避方法。

1)老师:我们看一部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老师:地震发生时,哪里是最好的藏身之处?

摘要:地震后,可以形成“生命三角空房间”的地方是最好的藏身之处。人生的三角可以在哪里形成?我让一些孩子去教室里看看。(老师一边检查一边用地垫斜起:衣柜旁边可以形成人生的三角形,沙发旁边可以形成人生的三角形。xxx小朋友虽然找到了生命的三角,但还是被掉落的天花板砸到了头上。为什么?什么是正确的姿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尽量蜷缩,躺下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体捂住头部,头部紧贴胸部,嘴巴紧闭,双手放在脖子后面保护头颈。

2)老师::如果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在家,应该寻找哪些安全的`地方逃生?

老师:躲在坚固的家具(桌子、床、沙发)旁边。这些地方可以在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生命三角的空房间,往往是人生存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称之为避震器的空房间。内墙根部和转角处;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小房间是避震的好地方,相对安全。地震暂时停止后,要及时跑到空旷以外的地方。跑步时用身边的物体或手保护头部。(课件)

3)老师::如果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应该躲到哪里?

老师:你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地躲避危险。可以躲在桌子、讲台、钢琴旁边,也可以躲在卫生间。你什么时候出去?跑步需要注意什么?(勤务兵,沿着墙角跑,保护我们的头)用什么可以保护我们的头?地震暂时停止后,要跟着老师有序转移到空安全缺位的地方。上下楼梯不要推挤,用手、枕头、安全帽等保护头部。

4)老师::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我们在户外,我们应该蹲下或蹲在最近的开阔地带,或躲在支撑物附近。我们应该避免危险的事情。高大建筑物或悬挂物(如广告牌等。)不能在河边或山坡上停留。

5)老师::为了在地震来临时安全逃生,千万不要做以下事情:a .不要慌张,冷静下来,努力逃生;b .不能坐电梯;c .不要跳出窗外或躲在窗下;d .不能躲在水泥墙或砖墙下,防止倒塌。

6)老师:小朋友,听着!是谁的声音?(视频)他没有跑出来,被困在里面。他用了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你被困在里面了?你什么时候喊?没人的时候为什么不喊?(保持体力)没有力气喊怎么办?(吹口哨,敲门)找食物和水,受伤了想办法自救。

总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先躲起来再跑。如果我们被困了几天,没有人会来救你。别灰心,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们的。

3.地震知识小判断。

老师:今天,孩子们对地震知道得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有没有做对。

老师:

1)东奔西跑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找个地方躲起来。

2)坚固的桌子可以保护我们不被东西伤害,大地震时要躲在桌子旁边。

3)大声呵斥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4)如果在户外遇到地震,不能哭。你应该找个空的地蹲下。

5)对了,如果在户外遇到地震,要选择附近开阔的地面进行减震。

6)我们应该绕开碎玻璃,否则我们的脚会被碎玻璃扎到。

7)地震发生时,不要乱跑。附近要带避震器,强震停止前不能到外面去。

8)地震时躲在课桌、平台下相对安全。

9)要跟着老师走,因为老师更熟悉学校环境,跟着老师走更安全。

10)不捂口鼻是不对的,这样我们会吸入很多灰尘,对身体不好。

11)渴了就喝水,不然身体会不舒服。

12)不管是地震还是火灾,我们都不能坐电梯。停电了怎么办?

3.地震预防者: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这样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地震的各种紧急情况。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我们应该在地震应急包里放些什么。你可以和孩子讨论选择什么,用它做什么。然后把它放在你小组的急救箱里。你选好了吗?把你们组的急救箱发给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让我们来看看急救箱里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水和饼干吗?手电筒能做什么?小哨子有什么用?手套有什么用?温暖的毯子可以让你保持温暖。帽子是用来保护头部不被扎伤的;手电筒可以照亮周围,看哪里危险,哪里安全。它也可以用作信号灯。困了可以吃食物;水是最重要的东西。被困时喝水可以维持生命。戴上防尘口罩,就不会吸入太多灰尘;紧急联系卡,被保存后,紧急联系卡可以帮助救援叔叔联系你的父母;吹口哨可以节省体力,让救援大叔更容易找到你;防滑手套可以保护你的手不受伤害,帮助你爬出危险;急救箱里准备好绷带、胶带、剪刀、棉签、消毒液、创可贴。总结:急救箱里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4.地震练习

1)老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地震自救的方法,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做?现在,让我们进行一次地震演习。

2)给孩子看准备好的自救场景。

3)建议一些孩子跑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4)给孩子讲解运动的过程。

当孩子们听到五声口哨声和音乐响起时,就意味着地震要来了。然后老师组织孩子找个好地方躲起来。当孩子们听到音乐停止了,就意味着地震停止了。这时,老师有条不紊地组织孩子们向空旷的地方移动。

老师:当你听到五声口哨声和音乐声时,就意味着地震要来了。你应该在附近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可以蹲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柜子旁边,马桶旁边等。注意不要惊慌,大叫,跑来跑去,或者出来,直到音乐停止。当音乐停止了,就意味着地震停止了。你要来到老师的队列里,用东西蒙住头,准备往空旷移动。老师:孩子们,地震已经停止了。请到我的地方排队。现在要有条不紊的转移到有空安全的地方。途中沿墙弯腰护住头部,不要乱跑,不要掉队,不要慌张,跟着老师到安全的地方。)

5.活动结束。

活动反映: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全班小朋友都知道,虽然目前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能,就可以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他们应该学会冷静地处理自然灾害。孩子要从小培养互相帮助的情感友谊,建立一方有难,各方互相扶持的爱的巢屋。

地震的教案篇4

一、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播放视频素材,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构成教学活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重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 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帮 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识。

3、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 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建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

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 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 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 —2000℃ 。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 3470千米,由铁、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 5000℃ ,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多数构造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地动。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

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能够形成灾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

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

震 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 中:地面上与震源相对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 区: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者说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学生汇报)

大 地 震:震级m≥7级的地震 强 震:6≤m<7级的地震

中 强 震:4.5<m<6 有感地震:3≤m≤4.5

弱 震:3<m级的地震

6、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课件展示)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点各不相同。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教学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在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你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

地震的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地震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很严重的灾难和伤害,大地震在中国这么频繁,说明中国大陆是在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震带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必要从小学习一些预防地震灾害的知识,为了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在汶川地震六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健康活动《地震来了我不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知识。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克服恐慌的心情。

3、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的新闻录像资料、影像,地震前后的照片,江西地图,地动仪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视新闻: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目前,因灾死亡2220人人,12135多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2.观看电视新闻:2005年11月27日江西省九江县发生了5.7级地震,目前,因灾死亡12人,正在医院救治51人,其中重伤4人。全省受灾人口564万,倒塌房屋1.8万间,因灾损失10亿元。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样?爸爸妈妈对幼儿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

3.出示江西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5.7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北纬29.7度,东经115.8度),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4.观看地震的影像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问:“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坏,铁路被毁,汽车、广告牌被砸坏等。房屋倒塌后,家里东西被压坏,有的会造成人畜伤亡。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教师小结,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

5.小实验,让幼儿感知不同强度的震动对物体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将一台按摩振动器,放置在用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下面,按动轻微、中度、强度不同的档位键,让幼儿观察振动器振动的强弱,建筑物会出现不同的摇晃现象。引发到自然界的地震也是这样,地震的强度小,对自然界不会造成危害,有时人感觉不到,地震强度大会造成建筑物有毁灭性的危害。

6.地震知识的介绍

(1)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地震可以预报吗?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能不能象天气预报那样事先让人们知道呢?地震预报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前沿学科,也是当今世界上的科学难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这些异常现象编成了口诀。

动物界自然界

震前动物有预兆,发生异常要报告;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鱼浮水面向上跃,冰天雪地蛇出动;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鸡飞上树猪外窜,老鼠搬家往外逃;水位升降大,有的变味道;

狗在静夜狂奔叫,兔子竖耳蹦又跳;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家鹅展翅高处飞,鸭不下水岸上闹;建立预报网,异常要报告。

鸽子傍晚离巢去,牛羊恐惧四处跑。

(3)学习抗震安全拍手歌

安全儿歌的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紧急避险、狭小空间、沉着冷静、不乘电梯、求救电话等知识让幼儿多方位的了解防震知识。

7、组织幼儿现场模拟演练

“地震来了,赶快躲避!”在我的口令下,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演练躲避的方法,我针对幼儿躲避的方法进行总结,表扬反应迅速、正确躲避的防护方法,如个别孩子躲到卫生间的角落后,我提醒他们还可以把枕头包住头部来保护自己,对幼儿躲避拥挤的地方给予指导,疏导他们躲到不同的角落,如靠近水源的墙角,楼梯承重墙角落等。现场模拟演练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的意识。

8、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自救知识,当地震来时不用怕!我们只有多学习和演练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

1.了解我国重大地震的历史记载;

2.了解江西发生的五级以上地震的情况;

3.了解其它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台风、海啸等。

相关信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活动反思:

幼儿参与本活动的兴致很浓,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和熟悉一些地震灾害来临的情况和自救方法,我们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了一些有关地震的自救方法,以防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

温馨提示:地震时,切勿惊慌,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地震的教案篇6

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结合图片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2.小朋友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3.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三、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地震的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附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放弃——责任感

信任

地震的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宝宝班的教案模板8篇

大班电的安全教案模板5篇

大班郊游的教案模板6篇

音乐欣赏的教案模板优秀5篇

有趣的秤大班教案模板5篇

音乐欣赏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

小班光的教案模板8篇

中班有趣的纸教案模板8篇

关于蛇的美术教案模板8篇

幼儿认识蚕的教案模板6篇

地震的教案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