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z的教案参考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一份的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吸引学生注意,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应注重实践和应用,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z的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z的教案参考6篇

认识z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认识z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z的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 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如图:·

(3)学生练习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3、 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40、41,例3、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3)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4)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5)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师示范和说明比的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条边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这个角不是直角。

(5)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直角的画法:先画一条边,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左端重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画的这条边重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出角的另一条边,这样画出来的角就

是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3、 第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第三课时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题

要还应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说明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完成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4、 完成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后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认识z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在学会看整点的基础上,学会看半点。

2、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一张大圆脸,有腿没有嘴,有腿会走路,没嘴会说话。(时钟)

2、出示圆形时钟,让幼儿观察钟面。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3、在熟悉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看课件)

(1)师: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可简单讲述故事大意)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课件拔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分针(兔子)跑得快,时针(乌龟)跑得慢。

(2)小结:在龟兔赛跑故事中,虽然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在钟表上,虽然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时间是一样的。

4、复习整点,认识半点。

(1)出示课件,认识时间,复习整点。

提问: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看课件,你知道这是几点吗?你发现了什么?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

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12点除外。)

(3)复习巩固。(看时钟认半点)

5、分组活动。

(1)第一组:游戏我的一天。

请46人站成一排,教师举起钟面让坐着的幼儿看钟上的时间一起大声报时,如早上6点半,站着的幼儿就做起床动作。依此方法继续游戏(早上8点上幼儿园,下午5点离园,晚上9点睡觉等)。

(2)第二组:按要求拔钟。

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时钟拔出相应的时间,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3)玩游戏我说你拨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6、听小故事,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师:听完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我的体会:我认为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而且幼儿园的一课多研会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目标的定位上怎么样就准确、活动的重难点把握等,这些意见都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话,那无疑会锦上添花。

认识z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因为脱离了亲人的关心与照料,对幼儿园的生活不太适应,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就会慢慢滋生,如揉眼睛、抠鼻孔等。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五官,并启发他们学习保护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幼儿经常用手抠鼻孔、揉眼睛,把脏手或脏东西以及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放到嘴里,是极不安全,也极不卫生的,所以组织此次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眉这些器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男孩头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贴绒,娃娃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并念儿歌。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二、找一找

1、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

2、用手指一指,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教师喷香水,让幼儿闻一闻,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勾鼻子。

(4)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锐(刀子,剪子。。。)的东西,以免刺伤眼睛。

四、竞赛游戏:指五官,即教师提问:鼻子在那里?(眼睛、耳朵、嘴、脸)孩子边说边指出来。还可以玩“看谁指得快”的游戏,即教师快说,孩子快指。或者让孩子自由组合,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指。

五、贴五官。

1、出示缺少五官的面部图画。教师说:“有一个小朋友,不知道五官的名字,所以五官朋友们都不和他玩了,瞧,他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启发幼儿想一想:这个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

2、分别出示单个五官的图片,请幼儿试着说出名称,并尝试贴到图画正确的位置(可反复进行)

3、鼓励能准确读出五官名称并贴到正确位置上的幼儿,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

4、请孩子在图上粘贴好五官。

教学反思:

这节课目的是让幼儿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一开始,我说“昨天有位大哥哥照了张相,他想考考你们,瞧他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我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的`名称,数量及位置。第二个环节是手指游戏《找五官》,幼儿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我说:“鼻子鼻子嘴巴,孩子的食指快速地从鼻子上移到嘴上(眼睛,眉毛,耳朵等),孩子们玩的很开心。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听声音、闻香水、品尝食物、看图片来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

然后我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二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它们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活动的最后是贴五官,我为幼儿准备了五官的图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巩固五官的正确位置。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了作品。瞧他们拿着作品得意的在照相时,我想这几天的努力总算没白费。

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

认识z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认识z的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数学认识数字的教案模板7篇

人教版认识米的教案8篇

幼儿认识蚕的教案最新7篇

小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5篇

幼儿园认识表的教案5篇

幼儿认识光的教案通用7篇

幼儿认识光的教案优质7篇

幼儿认识光的教案最新7篇

小班教案认识颜色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表的教案最新8篇

认识z的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