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运动会教案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一份教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认真准备好教案,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昆虫运动会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昆虫运动会教案5篇

昆虫运动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昆虫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儿歌。

2.有节奏地看图谱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

2.昆虫图谱。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课件,初步感知儿歌中的形象。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在草地上有一场特殊的比赛——昆虫运动会。你们都认识了许多的昆虫,来猜猜看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运动会呢?

幼儿猜测,教师依次点击昆虫(蚱蜢、瓢虫、螳螂、蚂蚁、蜻蜓、蝴蝶)

二、结合图片,分析儿歌中昆虫适合参加的比赛项目。

1.运动会上来了这么多的昆虫,除了有运动员,还会有谁?(裁判)你们觉得谁来做裁判最合适?(声音响亮)

教师:知了的叫声特别响亮,就像裁判在吹哨子。

教师结合图谱说“一只知了吹口哨”(两遍,加强句式练习)

2.蜻蜓早就想参加运动会了,我们可以推荐它去参加什么比赛项目?想一想蜻蜓有什么特长呢?

幼:蜻蜓的平衡能力特别好,它能稳稳的保持不动停在水面上。

教师:蜻蜓的平衡能力这么好,我们就推荐它去参加比平衡吧!

“两只蜻蜓比平衡”

3.瓢虫看到了说我也要参加运动会,你觉得瓢虫有什么本领?参加什么比赛最合适?

幼:瓢虫喜欢爬上叶子,吃掉叶子上的蚜虫。

教师边放图片边说:“三只瓢虫比爬竿”。

4.这是谁呀?(螳螂)有几只?螳螂能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螳螂的前肢像大刀,我们国家的国粹——中国武术,就有一项运动时耍大刀,螳螂的前肢这么厉害,可以比赛大刀。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四只螳螂比大刀”

三、幼儿操作。

1.教师:看看图上还有哪些昆虫也来参加运动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请你们根据数字,找出与它数量相同的昆虫贴在数字后面,完成了以后,想一想它有什么本领?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呢?自己试着用完整的话念一念。

幼儿操作。

2.教师:请你们拿着你们的操作卡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四、完整练习儿歌。

1.教师:哪个昆虫的数量是5呢?蚂蚁适合参加什么比赛呢?

幼:蚂蚁能够举起比它身体还要重的物体。

教师:它的力气这么大,可以参加举重比赛(做举重动作)

“五只蚂蚁比举重”

2.教师:数量为6的昆虫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6只(师幼数数)

教师:蚱蜢有什么本领呢?可以参加什么比赛呀?

幼:蚱蜢能跳得很高。能参加跳高比赛

教师:“六只蚱蜢比跳高”

3.教师:美丽的蝴蝶也来了,它在运动会上会做些什么?它要给昆虫们做啦啦队,喊加油呢!

教师:“七只蝴蝶来跳舞”

4.其实我们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连起来念,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了,名字叫“昆虫运动会”(出示儿歌名字)。

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好吗?

5.教师:这一次,老师帮你们指着图片,小朋友念,有没有信心呀?

6.教师:小朋友们!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啦!老师要来当一回广播员,让其他的昆虫都来为运动员加油!(教师示范一遍。)

7.教师:老师念的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播音员?好!让我们跟着圆舞板有节奏地把儿歌念出来。

师幼跟着圆舞板念儿歌。

8.教师:这一次老师想请两边的小朋友合作,这一边的小朋友念前半句儿歌(一只知了),这一边的小朋友就把后半句(吹口哨)念完,老师来做指挥,好吗?

幼儿分角色念儿歌。

5.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休息的时候你们可以把你们认识的别的昆虫也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再把我们的操作卡也放到阅读区里,和好朋友一起念一念,好吗?

附儿歌:昆虫运动会

一只知了吹口哨,

两只蜻蜓比平衡,

三只瓢虫比爬竿,

四只螳螂比大刀,

五只蚂蚁比举重,

六只蚱蜢比跳高,

七只蝴蝶来跳舞,

运动会呀真热闹。

昆虫运动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昆虫运动会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性。

2.熟悉故事中的对话,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观看活动材料,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故事表演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内容。

附故事《昆虫运动会》森林里的昆虫们决定举办一个运动会,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大。一大早,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来了,螳螂也来了。接待员小蚂蚁热情地招呼他们,为他们报名。这时,蜗牛和蚯蚓慢吞吞地爬过来,他们也想报名参加。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脚,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蜗牛和蚯蚓只能回去了。蜈蚣和蜘蛛也来报名。小蚂蚁礼貌地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不能报名。”蜈蚣说:“我们有脚啊,为什么不能报名?”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欢迎你们做观众观看比赛。”蜈蚣和蜘蛛也只能回去了。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的过来了,小蚂蚁见了,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在一旁的蝴蝶姑娘赶紧说:“不对不对,毛毛虫是我的孩子呀。过些天他长大了,也会像我一样有头、胸、腹和六条腿,它也是昆虫呀!”于是,小蚂蚁就为毛毛虫报了名。悄悄告诉你,毛毛虫要参加两个项目――爬行和飞行,你知道为什么吗?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昆虫运动会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昆虫的外形特点与生活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通过猜谜语捕捉、观察各种昆虫,发现其中的奥秘。

3、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若干个,也可以让幼儿从家里把捉到的昆虫带到幼儿园来。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传花粉,采花蜜,

人人夸它爱劳动。 (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

两只眼睛亮晶晶,

飞低飞高报阴晴,

飞来飞去捉害虫。 (蜻蜓)

幼儿猜谜底,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捉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三、将幼儿捕捉到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盒子里,比一比谁跳得最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爬得快。用火柴盒做小火车套早昆虫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回2爬?

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会飞。

将昆虫放在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会怕水。

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么翻身。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的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昆虫运动会教案篇5

4~6岁集体小组

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过程

活动(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

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

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

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

昆虫运动会教案5篇相关文章:

运动会志愿者心得体会5篇

爱运动作文100字推荐5篇

运动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运动员讲话稿5篇

心理运动心得体会5篇

共运动心得体会最新5篇

云运动心得体会最新5篇

五四青年运动的心得体会5篇

体育运动心得体会5篇

最喜欢的运动作文推荐5篇

昆虫运动会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547